3 歲是學習樂器的最佳年齡,音樂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與不安,還能夠提高修養、陶冶情操, 對樂器的學習能讓他們磨礪出長期培養好習慣的耐性。 美國佛蒙特州大學醫學院(University of Vermont College of Medicine)研究團隊針對音樂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進行了研究,發現音樂學習能對大腦的控制行為區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:

1.專注力: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熱愛音樂,他曾說:「發現相對論,是我對音樂感知的結果。」 對音樂的反覆練習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、耐心與自我約束力。

2.學習力: 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的Peter Gouzouasis教授對高中生進行研究,發現從小學習樂器的學生,課業成績比沒學過樂器的同齡學生明顯突出。

3.創造力: 音樂旋律與節奏快慢的排列組合變化能夠增進孩子的想像力,讓他們在對樂器的摸索中學會創造新的旋律、節奏,學會表達自己。

4.美學力: 美學大師蔣勳曾說:「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。」讓孩子聆聽美妙的旋律,能夠增強孩子對於美好事物的敏銳度,培養孩子對美的觀察力。 

 

不過,很多家長對音樂啟蒙的理解容易陷入一個誤區,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他們送到音樂班或鋼琴教室學習, 其實,音樂啟蒙是很多元的,包括聽唱、奏、律動、聲勢、音樂概念和音樂欣賞等等不同的領域。 也就是說,「音樂啟蒙」並不等於「學習樂器」喔! 啟蒙教育的目的是興趣的引導以及啟發。這個對音樂的起點,往往決定了孩子長大之後對於音樂的觀感以及欣賞能力。 在到學習樂器的適齡之前,給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是非常重要的! 既然如此,什麼樣的樂器最適合當孩子的第一個音樂啟蒙小老師呢?中國的著名鋼琴家——孔祥東老師曾說,孩子的音樂啟蒙最好的起步,是從打擊樂開始。 對音樂來說,節奏感其實比旋律感重要,如果說旋律是曲子的衣裳,節奏就是一首曲子的靈魂。打擊樂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,而敲敲打打是人類的本能,簡單的打擊樂器對孩子來說更加容易上手,不會受到旋律和諧與否的限制,能夠自由自在的敲打出他們心裡的節奏,由此建立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信心,多樣化的敲打方式,還能培養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和敏捷度。

 

|孩子的打擊樂器啟蒙發展|

0-6 個月:由於剛出生的寶寶容易受到驚嚇,因此可以選擇聲音輕柔的沙鈴較為適合。

7-12 個月:寶寶會拍拍手,也會抓東西,可以嘗試響板、手搖鈴等。

1-2 歲:小寶可以操作簡單的工具,鈴鼓/手鼓是不錯的選擇。

2-3 歲:漸漸能配合固定節拍敲擊,可以體驗看看波浪鼓的趣味。

3-4 歲:手部操控技巧及協調性與日俱增,木琴/三角鐵等等打擊類的樂器,也很受小朋友歡迎。

 

「Where words fail, music speaks.」-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在情感太過複雜,用語言表述顯得無力時,音樂是傳遞情緒最好的方式。 讓孩子從小接受最棒的音樂啟蒙教育,賦予他一個全世界通用的特別語言,讓美好的事物伴隨孩子漸漸茁壯。